top of page

中國是世界建設的參與者:《五十年後》節錄

2019年12月21日



上個星期我與大家分享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所著的《註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談到這位國際關係專家對中美兩國深入的分析非常值得研讀。他在書中提到,中美之間是否註定一戰的關鍵影響因素,是兩國以甚麼利益作為取態。在這場競爭中,如果兩國領導人都能夠清晰訂立、明確知道自己國家的發展方向,才能夠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在過去40年的發展中最大的成就,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並且從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上進行了改革。中國向西方學習了市場經濟,並將之與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混合的經濟政治制度,但同時也沒有放棄社會主義經濟。那麼保留集體經濟的好處是甚麼呢?舉個例子,中國國土幅員遼闊,人口分佈極其不均勻。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居民能夠享受到便利的生活,國家可以在不考慮盈利多少的情況下,運用資本來建房屋、鋪鐵路、通天線等,保障了社會整體能夠共同享受國家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從另一個角度看,交通運輸和電子通訊的普及又促進了現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讓全國人民都可以通過網絡購買新鮮划算的農產品,為未來長期的商業發展進程和縮小貧富差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國在反思自身及探索道路的過程中,開拓了許多成功的先例,她的發展思路與寶貴經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而美國卻一直不肯承認中國是世界建設的參與者,也沒有了解到製造政治孤立和設立貿易壁壘並不是良性的競爭模式。只有從自身管制制度中尋找缺點,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錄音連結: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