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錘鍊自己,屹立民族之林:《五十年後》節錄
- snowbai0
- 5月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網)
1919年的5月4日,北京發生一場學生運動,抗議巴黎和會所簽的不平等條約。當年運動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即是民主和民主,106年過去了,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軍事經濟政治外交文化的強國,實現了五四運動所謂德先生賽先生和德先生兩個目標。或許有人仍懷疑中國是否已經實現民主了呢?相信提出疑問的人是以美西方式的民主標準來量度的,而我們認為中國式民主契合中國實際情況,中國民主特色所產生各級議會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幾十年的實踐讓我們堅定自己制度的優越性,否則中國也不會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反觀美國的民主制度似乎更讓人詬病,乏善可陳。
抗日戰爭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首先是一個偉大的全民在熱火中歷煉的民族進步發展,是革命和戰鬥的一個巨大運動,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血肉在烈火中錘鍊自己。這種錘鍊產生和鍛鍊了執政黨共產黨,也鑄造了中國人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信心。第二,孫中生說中國人民像一盤散沙,然而,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組織能力,人民群眾解放思想,認識全世界各種道路,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民族意志得到鍛鍊,為我們在20世紀中後期到21世紀的現在,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為一個富國強民的國家,打下了重要而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要隆重、認真地學習總結抗戰勝利的成果和意義。
錄音連結: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50YearsAfter/episode/1020239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