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許多年輕的朋友很嚮往目前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但對此概念的來源不太清楚。整個西方的社會發展及歷史進程其實還有許多其他多姿多采的內容,並非只有自由民主這一種東西。
關於民主的討論,著名的哲學家們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栢拉圖認為民主的政府就是暴民的政府,是不可取的,他主張的是賢人政治,即是由精英管治。亞里士多德則在肯定民主制的同時,反對後期希臘的民主制, 他認為這一種制度只是著眼於輪替執政, 不考慮人的才能的大小, 而且讓少數的群眾權力太大, 就很容易產生不平等的法律。由此可見,即使是在西方社會,關於自由民主的真正定義與運作方式,都存在不同的意見與聲音。
本次我想討論的例子是法國大革命。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導火線就是皇室為了應付高額的運作開銷而提高了賦稅,導致平民不滿從而引起了衝突。革命後期,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都命送斷頭台。從這件事中我們知道,許多人談到「革命」,好像很簡單,但是「革命」這個字眼往往充斥了暴力和血腥,而若通過暴力來推進民主進程,則會有許多人付上生命的代價。歷史上的「民主」社會,例如希臘,則是奴隸主的民主,是極少數人的民主。因此,在討論民主時,我們需要留意到背後的歷史背景與不同人的聲音。
從法國大革命中我們還能學習到甚麼呢?路易十六的皇后喜歡舉辦不同類型的沙龍活動,她奢侈的後宮生活帶動了社會對各種時尚藝術及物品的關注,影響直到今天,法國仍然是世界時尚的指標。而當時法國政府面臨財政赤字的另一個原因是為美國獨立戰爭提供財政支持。由此我們知道,法國大革命對歐美社會革命的政治進步、憲政進步乃至於生活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關於歷史的回顧,歐美國家於歷史敘述時,善於將之與生動的人物生活結合,用故事組成時代的縮影,形成宏大的敘事,從而產生偉大的文學作品。相比較來看,我們中國在闡述歷史的時候,則有些沉悶與死板了。
錄音連結: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