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前院長--印度人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當初到訪英國就任時,入境移民官不認識他,就問他是否跟三一學院院長(即他自己)熟稔。這個由誤會而生的問題,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眼中,變成了一個與身份認同有關的哲學問題:到底我是否認識自己呢?
阿馬蒂亞森以此作書序,探討自身作為一個居於英國的印裔美國人,是否真正認識自己。而我,作為一個長居於殖民地的香港人,我的身份認同又是甚麼?
近年的政治事件中,經常看到有人揮動我這一輩老香港人所熟悉的英國旗及英屬香港龍獅旗,其實我沒有將太多恩怨放於旗上。幾十年以來,我一直生活在香港,這裡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英國管制下的一套程序。我有一件與這面旗以及背後政府有關的難忘事。在1952年英女皇伊麗沙伯二世登基時,每位學生都獲贈英女皇登位紀念鋁杯,讓當時還是小朋友的我開心得如獲至寶。雖然我對龍獅旗沒有特別的感情,但確實有許多回憶存在其中。
今日的人群中,可能有些人未曾真正經歷過英屬香港的時代,而他們依然揮動龍獅旗,其中原因我難以理解。但是,對於我這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這面旗連繫著舊日的香港與我們,見證香港幾十年的變遷。
幾年前,社會曾經有去殖民地化的討論,例如移去昔日的紅色皇冠郵筒。如果移去郵筒,是重置於博物館保育,自然很好,但單純地移走郵筒,對我來說,則並不必要。個人而言,紅色郵筒等等的歷史文物承載的不是殖民地歷史,而是我的美好青春,以及那段時光所承載的香港人集體的回憶。
錄音連結: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