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四風雲人物:《五十年後》節錄

2019年5月4日



今天是五月四日,過去從小到大都讓我覺得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僅次於國慶而已。之後當我多讀了書,才明日可以以不同角度觀察五四的。


當年1919年的5月4日,當時的愛國學生運動鼓勵德先生和賽先生,推動民主科學。但當我一路成長,我對五四運動的看法則有新的觀點:例如當時火燒趙家樓,打倒陸宗輿、章宗祥等做法,其實已令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抱持強硬立場,最終促使他們最後不簽這不平等條約。


五四運動中牽涉許多人物,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當中被確定為領導者之一,最終被處以絞刑的李大釗教授,但讀書的時候,他的犧牲卻常常為人所忽略,未被肯定。不同的敘述有不同的側重點,五四距今已經一百年,而一切也埋在歷史裡,所以如果你聽到有關五四的不同敘述時,當中有各種不同,甚至相左的觀點也不用奇怪。所以如果我們要全面地了解五四,就一定要了解當中這麼多位的運動人物: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胡適和魯迅等等。學習五四時,亦不要太為當時某些政治指引而服務的。


五四之後的一百年,事實上中國沒有怎樣著重過儒學。諸子百家的學說,現在只成為老百姓言語閒談的話題或價值觀。不過直到近期,從國家的宣傳機器中,或甚是習近平的說話中看到,諸子百家的學說又開始出現。所以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鼓勵年輕人熱愛國家、為國家的德先生賽先生發揚光大的同時,但也應該認真研究古代的儒學、科舉制度。將當時的政治,經濟國力上的衰弱,全都歸咎於儒學,是有點粗劣的做法。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科舉制度,依然在全世界有很大的影響,例如英國就很重視、亦精緻地學習這個制度,一級一級提拔年青人,讓他們進入政府。


錄音連結: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50YearsAfter/episode/569222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