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毛澤東的資本原始積累:《五十年後》節錄

2019年5月25日



時代不斷變遷,文化、政治相關的想法亦會不斷轉變,例如我們對儒家、對孔子、對孟子的論述,或是對毛澤東的論述。現時,其實大家都有固定了的相近想法,不過如果要仔細探討,毛澤東到底是「七分功三分過」還是「六分功四分過」,就是每個人感覺的差異了。


評論功過時,也應該參考當時的國際社會中,其他國家的發展形勢。有一次我到訪印度,和當地的知識份子談起,當時中國和印度初期發展的重要分別,就是印度沒有、也不能夠對社會進行極大改革,以推翻整個社會制度,例如種姓制度,重新建立社會秩序。結果,直到今天,印度發展時依然遇到很大阻力。回望中共建國時期,毛澤東掃平整個社會,重新開始。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皆因這個做法,破壞了中國的社會傳統、文化及文明。但同時,亦有人從經濟學角度出發,表示破舊立新的成本更加低。


如果要從經濟數據判斷毛澤東當時的功過,則不應只著眼於他執政時的經濟成就。曾經有教授分析過,中國今天的成功與建立了整個制度的基礎,息息相關,奠定這個物質基礎的,就是當初由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政府。如果只讓數據說話,放下對毛澤東本人的既有想法,他的經濟成就其實相當大。財智學上,財富累積的難度會隨財富的增長而減少。中國需要30年達到第一個五千億,然後再用15年時間增長10倍,然後只需要9年時間已可再增長10倍。


我有一段時間是不喜歡毛澤東這位領袖的,但這些數據上的分析和推論,讓我可以退後一點,以較為客觀的角度思考,毛澤東於中國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功過。


錄音連結: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