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國的種子:《鏗鏘說》節錄

2019年3月10日

早前接受香港電台的邀請,於我的辦公室裡,與羅永聰(前財政司司長政治助理)進行清談節目《鏗鏘說》,讓我分享大時代裡的自身經歷、與及一些觀察。


我的姊姊是我接觸工會運動及共產哲學的起點。


在節目中,我憶及四十年代時,香港人心中的政治領袖是蔣介石,這個認知在我小學時已經根深蒂固。但後來國共內戰,人人分派歸邊,有人開始推崇毛澤東。當時,我的姊姊借照顧我為名,帶著我溜去參加工會運動與社團活動後,就把我留在石塘咀戲院看電影打發時間。當時的戲院會放映蘇聯電影,這些電影是一種政治啟蒙及宣傳力量。電影中經常展示史太林的樣貌,讓我感覺熟悉,所以之後1953年,在電台上得悉史太林去世時,忍不住嚎啕大哭。隨著政治格局變化,我原本對蔣委員長的尊敬和崇國之情,也隨即轉化成對共產黨理念的支持。


其後,六七暴動整個政治大環境下,雖然政治鬥爭色彩強烈,因壓迫、不公所衍生的反抗情緒濃厚,但當時我作為教師、雖然負責教育戰線,統籌團結教育青年的工作,卻不是因「強烈被壓迫的覺悟」而煽動革命參與事件。


隨後時代推進,香港的前途和政制成為了愛國人士和自己所關心的議題。節目中,我曾論及,自己作為有份參與一國兩制設計的持份者,我是明白委員會由始至終都不打算,也不允許讓與中共有密切關係的持份者,不論是建制派、左派還是土共,於香港掌政。四屆特首的任命也是當中的檢驗和實踐。


張曉明曾贈我一張字畫,就寫了「坐看雲起」,是他對香港我們這一輩的寄語:時局,旁觀足矣。我將這四個字就懸掛在辦公室裡,也是一種自我的提醒。



《鏗鏘說》節目簡介

每集由一位嘉賓主持訪問一位嘉賓,兩人一同觀看《鏗鏘集》歷年精選的作品片段,從中分享兩人的經歷、感受和成長故事。既透過重溫紀錄片的時化變遷,也透過訪談,道出主持和嘉賓的人生故事和意見觀點。紀錄片穿插人物專訪,互相扣連。

bottom of page